人勤春光好,春茬移栽忙。走进高台县黑泉镇胭脂堡村的包菜种植大棚里,菜农们正在抢抓农时栽种“二茬”蔬菜,一株株嫩绿的叶子正在等待“安家落户”,工人们穿梭在田垄间,打窝、放苗、栽苗、定植......现场一片一派繁忙景象。
据悉,为了提高大棚利用率,黑泉镇胭脂堡村按照“蔬菜种植不断茬、倒茬种植再扩量、特色种植促增收”的思路,利用新建大棚进行轮作倒茬种植,首次尝试在前期培育移栽辣椒苗后再种植包菜,不断增加土地产出效益,实现大棚的二次生“金”,开辟农民增产增收新希望。
“开春以来,我们及时进行翻耕起垄进行辣椒育苗,近期,正在组织群众栽种包菜苗,目前种植的包菜每年四月开始栽种,七月就可以陆续采收,大棚种植还能够提早一个月上市,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。”黑泉镇胭脂堡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杨开文说。
大棚基地负责人雷永东告诉记者,早在种植前,村上就与销售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,成熟后公司会按市场价上门收购,销路也不愁。“今年蔬菜行情挺好,辣椒移栽后,我们开始蔬菜轮作换茬工作,再有三四天就能完成‘二茬’包菜的栽种,采收是三个月后,预计每亩能收个七八千块钱,希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。”基地负责人雷永东说。
与此同时,记者了解到大棚种植蔬菜,从种植到管护、采摘都需要大量人力,因此菜农们忙碌的身影也成为了这里最美的风景。陈大姐是这里的“常客”,手上动作熟练迅速,一铲一插,一会儿功夫已是绿油油一片,她一边栽种一边笑着说:“我今年一直在这里干活,每天工资日结,什么时候需要人手,书记会在手机微信群里通知,一天差不多能挣到140元,也不影响照顾家里,真是挺好的!”
对于当地村民而言,除了流转土地获取租金外,还能在大棚里务工增收,新鲜的蔬菜进一步丰富了百姓餐桌,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,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。至目前,该基地已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。
……充满希望的大棚,不仅丰富了群众的“菜篮子”,而且鼓起了村民的“钱袋子”。近年来,黑泉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,将蔬菜产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、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,采取“项目支撑建基地、村企运营强带动、群众参与促增收”的模式,鼓励种植户巧打农业生产转段时间差,结合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实际在大棚复种经济作物,形成了分次分批育苗、分批定植、均衡上市、规避市场风险,让“冷资源”变成“热效益”,真正实现了产业有效益、村企有盈利,群众有增收。